​桑果原浆的功能(桑果沉洒功能与主治)

2025-11-10 04:43 来源:宝玉楼 点击:

桑果原浆的功能(桑果沉洒功能与主治)

桑果原浆的功能(桑果沉洒功能与主治)

桑果原浆的功能。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苹果酸、柠檬酸、胡萝卜素、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肝的功效。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纤维素、果胶、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梨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熟吃,还可以榨汁。但是不管怎么吃,都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不要空腹吃梨,否则会引起腹泻。

作者:谢成德 李衍颖 冯正才 罗兴华 胡启华 钱向阳 李吕涛

盐边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3 269km2。辖12个镇乡、88个村(居)委会。其中少数民族乡4个,少数民族人口6.43万,是一个有汉、彝、苗、傈僳等31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多民族聚居县。

盐边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产业是盐边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据考证已有500余年发展历史。目前,果桑产业后劲十足、前景广阔。作为盐边蚕桑产区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致富产业,也是盐边县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盐边县大力实施“农业活县”行动,在培育优质蚕桑基地的同时,积极引进中丝集团、宝桑园、四喜农业、黑金椹等蚕桑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开启了盐边蚕桑产业多业态发展之路。

1 产业发展现状

2025年,全县蚕桑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0.83万hm2),其中果叶兼用桑9.0万亩(0.6万hm2),产桑果7.1万t、茧270万kg、丝150t,生产区域涉及全县9个乡镇、45个村(居)委会、近3万农户。全年蚕桑产业综合产值达5.2亿元,蚕农户均直接收入1.2万元。2025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农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桑椹销售价格下降,全县桑椹产量8.2万t,产值1.64亿元,户均收入8 200元。

目前全县储备蚕桑品种100余个。具备年加工桑椹红酒6 000t,桑椹原浆2 300t,桑椹果汁、饮料2 100t,桑椹干、膏、果脯4 700t的生产能力。

盐边是全国出产最早、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桑椹主产区,品牌打造取得明显成效。盐边桑椹先后取得绿色食品认证3个,有机食品转化认证1个。2016年3月,“盐边桑蚕茧”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16年4月,盐边县被中国蚕学会命名为“中国果桑之乡”,2025年12月,盐边桑蚕茧被认定为全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5年12月,盐边蚕桑产业园被攀枝花市政府评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25年,盐边桑椹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

2 主要作法

2.1 加强组织保障,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蚕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二是编制规划。编制了《盐边县蚕桑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三是出台政策。县委出台了《关于扶持蚕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按照“组织群众,发展产业,做强品牌,对接市场”的工作思路。四是加强宣传。由宣传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及有关乡镇配合,利用各级专业媒体、农产品销售网络、广播电视广告、户外大型广告牌、自媒体、融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盐边桑椹宣传力度,拓展销售空间,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群众知晓度。五是强化激励销售,落实激励机制。成立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双组长的果桑销售领导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中共盐边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桑椹生产销售相关工作助农增收的通知》(边委农领办[2025]4号)文件要求,落实“建立桑椹销售贡献与行业项目支持挂钩机制”、“表彰先进典型”等销售激励机制,鼓励经销商和企业拓展销售市场,千方百计促进桑椹销售。

2.2 推进产业转型,丰富产业发展业态

盐边以发展果叶兼用桑为主,品种主要为云桑二号,栽植模式主要有“6224”、“552”。近年来,先后从重庆、江苏、广东、南充等地引进“无核大10”、“红果1号”、“红果2号”、“蜀椹1号”、“嘉陵40号”、“长江1号”、“广东果桑”、“长果桑”、“台湾果桑”等20个果桑及果叶兼用桑品种,进一步优化了桑品种结构。果叶兼用桑既可采摘桑果,又可售蚕茧。每亩(666.7m2)桑园收入可达1.3-1.5万元,其中:桑果收入可达0.5万元,蚕茧收入0.8-1.0万元,助农增收明显。

盐边桑果销售主要以干果销售为主,干果与鲜果销售比例为8:2。干果主要销往河北沧州、安国和安徽亳州等地,以药用为主。鲜果主要销往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商业超市和水果市场。全县现有冷冻库40余座,一次性可冷冻(藏)桑果4 000余吨,可缓解鲜果销售压力,有利于延伸鲜果销售期和产品加工期。桑果产地初加工除桑椹干外,主要有桑椹酒和桑椹浓缩果汁。从事桑椹加工的企业主要有攀枝花宝桑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攀枝花四喜农业公司、四川黑金椹阳光农业、盐边县天成丝绸和攀枝花绿苑科技公司等。攀枝花宝桑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设计产能桑椹汁年生产能力2 500t,桑椹酒年生产能力1 000t。2025年已经生产桑椹汁2 500t,桑椹酒生产正在准备调试。攀枝花四喜农业公司桑椹酒年生产能力5 000t,桑椹汁年生产能力2 100t。其他企业主要从事桑椹干的生产和销售,年产能在1 000余t。

2.3 打造果桑品牌,拓展销售渠道

盐边县果桑产业龙头企业如盐边县天成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四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黑金椹阳光农业有限公司等,和农民专合组织如攀枝花市誉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盐边县红桑果专业合作社等多次组团参加“西部博览会”、“全国农洽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展示盐边桑椹干、桑椹膏、桑椹果酒等特色果桑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盐边桑椹”的知名度。

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本地企业+外地经销商”互动,“传统业态+新业态”互补,“政府推广+全民营销”相结合的模式,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网络营销活动,主动对接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国内大型商场、批发市场,用好“四川扶贫”品牌影响力,广泛拓宽销售渠道。同时积极谋划对接,引进大型桑椹加工企业,开发桑椹酒、桑果脯、桑椹膏等深加工产品,帮助解决果桑销售问题。

2.4 积极争取项目,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县积极争取蚕桑类扶持资金3 000万余元,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用于蚕桑产业发展,支持壮大盐边涉及蚕茧生产、桑果生产、道地药材生产企业和专合组织。通过项目支持,扩大果叶兼用桑种植面积,提升茧丝烘烤加工能力,增强了桑果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延伸了桑果加工产业链条。重点扶持茧丝加工企业盐边天成丝绸,桑果加工企业攀枝花四喜农业公司、攀枝花宝桑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等,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涉及誉兴专合社、四川黑金椹阳光农业、攀枝花绿苑科技公司、红桑果专合社等。

以全市“康养+”为载体,结合盐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依托优质蚕桑、特色水果、早春蔬菜和畜牧等,创新赏花摘果、乡村美食、康体健身、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模式,不断夯实康养产业基础,形成“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产业、特色新村成为康养基地”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目前,先后在惠民镇新林村、渔门镇双龙村和国胜乡机房村建设了三个集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体验园。

对照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盐边蚕桑产业还存在以下问题或限制性因素。其主要表现是:一是对外交通不便,盐边蚕桑产业主要集中在盐边北部山区,进出道路仅1条主干道,路面等级低且较为狭窄,对外运输距离远,隐形成本高。二是产业组织化程度有待提升。现有龙头企业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强、带动能力弱,且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三是蚕桑产业发展潜力还有待深度挖掘,特别是蚕桑基地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生产效率不高。四是产品质量标准不健全、提质增效措施贯彻不到位,产品质量提升存在障碍。五是品牌建设尚需加大力度。“十四五”期间,盐边县将根据《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规划》,融入“攀果”品牌打造进程,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全力推进盐边果桑转型升级发展,为盐边乡村振兴贡献蚕桑力量。

作者:谢成德 李衍颖 冯正才 罗兴华 胡启华 钱向阳 李吕涛 盐边县农业农村局 中丝天成(攀枝花市)丝绸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谢成德(1976-),男,大学,正高级农艺师,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

来源:《四川蚕业》期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