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出版成果巡礼|辽海出版社:坚守出版主业 加快数字融合

2025-08-12 22:00 来源:宝玉楼 点击:

“十三五”出版成果巡礼|辽海出版社:坚守出版主业 加快数字融合

“十三五”期间,辽海社坚持“精品出版工程”战略,持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随着集团发展步伐不断深化改革,融合创新。共有1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重点项目,入选数量列居全国同类出版社前列。27 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出版奖项,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产品线发展成效显著

辽海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强化选题建设,提质增效,着力发展教育出版、古籍整理等支柱板块,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图书产品,致力打造一流品牌。围绕教育出版,辽海社充分发挥教材教辅专业优势,研发出版国审《音乐》《美术》教材,是目前东北三省仅有的两套经教育部审定通过、允许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艺术类义务教育教科书,代表了省内在《音乐》《美术》两个义务教育基础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最高水平,目前每科教材年发行册数均在38万以上,两科年发行码洋540万左右。《新课程能力培养》系列教辅是经辽宁省教育厅审定通过的、由辽海社自主研发的上目同步教辅,目前已开发合计 200 余个品种,在省内同步审定教辅市场中占据 50% 以上份额,取得总发行超过4亿册、发行码洋突破20亿、创利4亿元的佳绩。辽海社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全国古联体成员单位,自建社以来一直保持定力,坚持出版特色,致力于东北特别是辽宁地域文化文献的整理出版。近年来,克服地域文化文献整理出版项目规模大、时间紧、专业性强、编校难度大诸多困难,逐步形成八旗文献整理与研究、清代东北流人文献整理与研究两个重点产品线,目前已有9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合计1100多万元,在东北地域文化文献整理与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重要项目奖项成绩亮眼

辽海社严格贯彻落实《辽宁出版集团精品出版工程实施方案》和《辽宁出版集团重大社会效益推进工程责任落实工作方案》,制定并有效执行出版社内部社会效益考评机制。积极拓宽选题思路,改善选题结构,强化精品图书建设,不断积累社会效益,取得可喜的成绩。《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东北古代城址考古调查》等4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清代东北流人文献集成(第二辑)》《腾飞之道——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史》等12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清代东北流人诗文集成(第一辑)》《百鹤楼校笺批注古籍十七种》等3个项目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新订唐 翰林学士传论》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新编宋才子传笺证》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元和姓纂新校证》《八旗文献集成(第一辑)》等6种图书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中国历代唐诗书目提要》等6种图书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等3种图书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普及读物奖。

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辽海社注重社内人才梯队建设,利用多种方式提高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筑牢出版社发展根基,获得多项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青年编校团队2017年获得第五届辽宁省青年编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2019年获得第六届辽宁省青年编校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团体三等奖。孟祥斌同志获第五届、第六届辽宁省青年编校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刘波、王庆芳、王心童、李丽、刘英楠等同志获第五届辽宁省青年编校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胡佩杰、夏莹等同志获第六届辽宁省青年编校技能竞赛个人三等奖。刘波同志所著论文获“第八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征文评选一等奖,孟祥斌所著论文被评为“当代精品力作编辑出版研讨会”优秀论文,栾天飞同志所著论文获中国编辑学会第21届年会学术论坛征文个人二等奖。

数字化融合发展显著提升

辽海社积极转变思维,科学谋划,着眼未来,精准布局,逐步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融合发展之路。“辽海微 课堂”项目直接变现249万元,并于2016年荣获辽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奖”。“辽海一起学习”数字化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中电子书项目为辽海社赢得学科网“互联网 + 教辅”最具实力品牌。此外,完成审定教辅的数字化改造224个品种,完成市场图书数字化改造的“现代纸书”104个品种。共建设辽海官网、公众号等自媒体17个、社群27个。举办直播167场,累计人气141万。

在总结“十三五”成绩、明确“十四五”任务的基础上,辽海社将坚持新的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补齐短板提升发展品质,厘清任务,科学规划,实现“十四五”期间的“双效”强劲发展。